电浆球的功率呢?
或者换个思路。
在电浆炮的导轨最前端,堆积一个电浆球,在敌方电浆球碰撞到己方电浆球的瞬间,己方电浆球在消耗对方电浆球的同时,两条导向导轨上迅速发出反向斥力;
可不可以‘弹’开对方的电浆球呢?
这个手段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电浆球的威力通常很直观的都是以个头来直观显示的,你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电浆球,去碰撞到对方一个篮球大小的电浆球,那只会犹如以卵击石被轻松吞噬。
但如果相同大小呢?
更不用说,电浆球在发射离开导轨后,沿途飞行中,它的电子就会迅速的开始逃逸降低威力,篮球大小的电浆球飞几万公里没有损失多少能量,但飞个几百万公里……
剩余的能量也就不到一半甚至更低……
通过对垚的飞船残骸反复的研究和观察,章成铭终于大概猜测出?体生命不用能量防护的一个重要原因:
?体生命之所以不用能量防护,不是它们不具备这个技术,而是它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过防护这个意识。
在它们的成长生长过程中,大部分的同类是凭借自己摸索出心得去完成成长过程的,所以不仅耗时长,而且还走了不少弯路。
而它们生长出身体后,依靠着它们自己天生可以捕捉各种射线、引力的能力,它们能轻松的如同风帆小船一样利用各种引力在宇宙中航行,而不需要像人类一样需要工质的引擎推进。
再有就是飞行过程中,太空中的各种原子撞击在它们船身上,也是它们捕捉氦、氢等各种物质补充自身能量的一种过程,如果有能量盾在舰艏方向屏蔽防护,凭空要消耗掉防护盾能量不说,还丢失了沿途一边走一边补充能量的途径,属于吃饱了撑着。
最后一点,就是它们一个个完成独立生长过程后,进入太空找到自家同类火并时,它们的身体,也就是船身已经基本定型,需要重新消耗能源和时间来修改身体外形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与其这样……
不如直接不考虑防护盾,就在太空中用舰炮对轰。
而且在太空中战舰用电浆球互轰,其实别看场面庞大,但据章成铭在梦境中的观察……
其实就和当年蓝星上排队枪毙党差不多。
要么纯粹是靠数量去命中对方的倒霉蛋,要么就特么的是多艘战舰对准其中一个目标进行集火。
毕竟太空实在是太大了,蓝星上两个国家大炮舰队互轰的年代,己方海面上的战舰之间都间距着几百上千米的距离,而放到太空中,上百公里的间距跟玩一样轻松简单。
所以对于它们来说,与其花上百万年重新生长、调整自己的舰船身体,不如直接放大身体,用更大的电浆炮去轰对手来得更划算。
也正是因为?体生命的自身生长特点,使得它们基本上不会考虑浪费能量去做什么防护屏障,被打中只要是没有当场挂掉,自然有己方生命把自己拖到后方重新吞噬能量物质后生长恢复。
但是?体生命可以不用,而人类要想获得战争的胜利,就不能不考虑这种技术。
人类战舰的结构注定了被电浆炮一炮穿的话基本就损失了全部战斗力,而里面的乘员船员也会损失不少甚至是全员阵亡。
人类的脆弱性注定了,哪怕是能量盾再复杂,只要有那么更多希望能保护住人类的生命,那这项技术就值得去研究!
第173章 列车式生活舱和能量盾(4/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